民政部:MZ/T 240—2025 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 总结
来源:殡葬资讯 /
时间:2025-07-18
《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MZ/T 240-2025)总结
基本信息
- 发布与实施时间:2025 年 7 月 16 日发布并实施。
- 归口与起草:由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4)归口,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青岛市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
范围与适用对象
- 规定了遗体和骨灰追溯的目标和原则、基本要求、信息标识、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施追溯等要求。
- 适用于殡葬服务机构遗体和骨灰流转服务过程中的追溯管理,遗骸、死婴、引产物、残肢等可参照执行。
核心术语定义
- 追溯:通过记录和标识,追踪和溯源遗体和骨灰的业务状态、服务环节、所处位置的活动,包括追踪和溯源。
- 追溯体系:支撑维护产品及其成分在整个供应链或部分生产和使用环节所期望获取包括产品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等信息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连续性要素。
- 追溯标签:以文字、图形、符号等方式标示追溯码及相关信息的标牌,与所追溯产品具有对应关系。
目标和原则
目标
- 确定遗体和骨灰各流转环节追溯信息。
- 识别遗体和骨灰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责任主体。
原则
- 合规性:遵循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 完整性:追溯体系涵盖遗体和骨灰流转全周期各环节,各追溯主体全面参与,各环节信息全面记录。
- 唯一性:追溯信息的编码和标识采用通用的编码标识技术,并具有唯一性。
- 安全性:涉及的追溯信息真实、准确,追溯系统和追溯平台安全、可靠。
关键要求
基本要求
- 殡葬服务机构应建立遗体和骨灰追溯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确保全过程可追溯。
- 采集流转信息,覆盖接运、保存、告别、火化、安葬(放)等全流程环节,并及时核实、上传,保证信息真实完整。
- 制定标准规范,实现追溯数据在体系内的互联互通,以及跨部门跨区域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 能根据追溯标签追溯到各流转环节的服务信息及相关责任主体。
信息标识
- 殡葬服务机构应为遗体和骨灰分配具有唯一性、不易毁损、方便识读的追溯标签。
- 追溯标签在遗体接运时生成,并在流转服务环节使用其进行信息记录和管理。
- 信息记录载体可采用纸质表单、条码标签、电子标签等,二维码需符合 GB/T 40204 的要求。
信息采集
- 在流转服务环节采集关键追溯信息,具体如下:
- 遗体接运环节:遗体信息、交接人员、接运时间、接运地点、接运车辆等。
- 业务办理环节:丧事承办人、服务项目、服务费用、经办人员等。
- 遗体保存环节:保存方式、保存位置、保存时间、保存条件、经办人员等。
- 防腐整容环节: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内容、操作记录、经办人员等。
- 法医尸检环节:检验时间、检验地点、检验方法、检材提取、检验人员等。
- 遗体告别环节:告别时间、告别地点、经办人员等。
- 遗体火化环节:火化时间、火化设备、经办人员等。
- 骨灰安葬(放)环节:安葬(放)时间、安葬(放)地点、安葬(放)方式、经办人员等。
- 信息采集需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宜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和管理。
信息管理
- 整理采集的关键追溯信息,保持其真实、规范、有效,且易于识别和检索。
- 电子记录及时备份,纸质记录及时归档,并按 MZ/T 145 要求保存。
- 建立安全有效的追溯信息共享机制,明确使用权限。
- 按 GB/T 40645 规定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保障要求,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平台
- 追溯系统、平台建设应满足上级监管部门、殡葬服务机构、治丧群众等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
- 具备信息录入、查询、追溯和统计等功能,建立信息备份机制,具备防篡改、有效性验证等功能。
- 预留数据交换接口,确保不同系统与平台之间的追溯信息有效衔接和交换,技术实现方式按 MZ/T 141 相关要求。
实施追溯
- 殡葬服务机构应及时响应追溯请求并实施追溯,情形包括丧事承办人、监管机构提出追溯要求及其他需要追溯的情形。
- 实施追溯时,需将相关追溯信息数据封存。
- 开展信息追溯工作时,做好信息保护,建立自查机制保证追溯体系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 GB/T 40204、GB/T 40645、MZ/T 141、MZ/T 145 等。
上一篇: 民政部发布行业标准